前言
近年来,“执行难”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不少人认为,逃债、赖债甚至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顶多会被拘留十五天,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事实上,执行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强,构成拒执罪的人会越来越多。
案例
2014年11月12日,因被告人张某与秦某存在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秦某将被告人张某起诉至本院。2016年3月2日,本院判决被告人张某支付秦某工程款385000元及利息23000元,被告人张某提出上诉,2016年7月27日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2017年9月18日,本院以执行通知书告知被告人张某履行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被告人张某在有能力履行的情况下拒不履行,并于2018年8月6日认缴并且实际出资3万元成立丰县某幼儿园。
另查明,被告人张某已履行还款义务,取得了被害人秦某的谅解。
法院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张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量刑建议适当,本院予以采纳。判决如下:被告人张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
律师解析
为避免踏入拒不执行判决罪,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保理解判决:完全理解法院判决的法定义务,以及不遵守可能带来的后果。
2、履行法律义务:及时且全面地遵守,尽可能避免拖延或逃避执行。如果遇到财务困难,建议寻找合法的解决方式,例如与债权人协商更灵活的还款计划或申请法定的破产保护。
3、提供适时更新:如果财务状况有所改变,及时告知法院,以防止可能的误解或疏漏。
4、诚实交流:与法院及债权人保持诚实、透明的交流,及时解决可能的问题。
5、合法行为:虽然遭受经济压力,但不能采取任何非法或不道德的行为以逃避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