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2016年6月27日,某人民法院判决:一、被告刘某甲应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某商业银行支付借款本金10万元及利息;二、被告刘某乙、刘某丙、闫某、杨某、董某等人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因刘某甲、董某未履行判决,某商业银行于2016年11月14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阶段,法院责令刘某甲、董某等人申报财产情况,并敦促其履行债务,执行到位3万元后,剩余款项刘某甲等人一直未予履行。后查明,刘某甲、董某实际经营一商店,利润每年5万元左右,期间交易流水达100余万元;二人还以7万元的价格购入汽车一辆。
2023年8月25日,法院依法对刘某甲进行拘传时,刘某甲、刘某乙、董某、刘某丙在执行现场以暴力、威胁等方法聚众哄闹、抢夺执行案件文书,阻碍执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刘某丙将录制的相关视频进行编辑、剪辑,并配不实文字后发在网络上传播。
法院审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刘某甲、刘某乙、董某、刘某丙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法院执行,均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董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判处刘某甲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判处刘某丙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判处刘某乙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律师观点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实施的搜查、扣押、冻结等执行行为及采取罚款、拘传、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均属于国家机关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公务行为,被执行人依法应予配合。以暴力、威胁等方法抗拒执行,或捏造虚假信息进行网络传播,情节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本案中,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且在执行现场伙同多名亲属以暴力、威胁等方法聚众哄闹、抢夺执行案件文书,阻碍执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又将录制的相关视频进行编辑、剪辑,并配不实文字后发在网络上传播,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案件来源: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法院